“‘3、2、1,最后50单!再不下单就没了!’双11晚上10点,周女士盯着手机屏幕,手指跟着主播的倒计时飞快点下去——她刚抢到一件号称‘骨折价’的羊毛衫,连标签都没看清楚就付了款。可第二天再刷同个直播间,那件‘已经抢空’的羊毛衫居然还在‘限时秒杀’,主播的话术跟昨天分毫不差:‘最后100单,错过等一年!’

这不是个例。重庆的吴姐上周蹲了个皮具直播间,足足守了15分钟,发现评论区来来就那几个人发‘主播好棒’‘想要链接’,一到‘上链接’环节,库存‘唰’地就没了。‘我当时还以为自己运气好,抢到了稀缺款,结果转头刷到别家同款卖得更便宜,才反应过来——合着我是唯一的真买家,其他人都是‘托儿’啊!’吴姐翻着手机里的订单记录,语气里全是悔意。

为什么直播间的‘限时福利’总不限时?‘已抢空’的货总能‘起死回生’?江西一家直播传媒公司的罗总跟我透了底:这根本就是场‘剧本杀’。‘不少商家会在后台设‘虚假库存’,比如明明只有10件货,偏标成1000件,再找水军在评论区带节奏。主播喊‘抢’的时候,水军先冲上去占库存,等真用户进场,库存就‘空’了——其实货根本没卖完,就等着你上当。’更扎心的是,有些直播间的真实成交率连5%都不到——你看到的‘秒空’,不过是演给你看的‘戏’。

商家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造假?天津市电子商务协会的李倩副会长点出了关键:‘现在平台都是‘销量越高、曝光越多’的逻辑,你没有数据,根本没人看你的直播。’广州做皮具的朱老板也倒苦水:‘直播赛道太挤了,刚起号的时候连亲戚都不会来帮你刷,不造点假数据,怎么吸引真流量?’

限时福利不限时已抢空的仍在售

更可怕的是,这种造假已经形成了产业链。我在某社交平台搜索‘直播间数据加热’,居然跳出一堆‘服务’:‘真人互动1小时5元,IP不重复’‘定制评论话术,模拟真实抢单’,甚至还有‘导演’专门统筹水军,把‘抢单’‘好评’的台词都写好了——你以为的‘幸运抢到’,不过是别人设计好的‘陷阱’。

好在现在监管和平台都动起来了。抖音最近下架了4万多条违规刷量视频,封禁了3万多个账号;快手也用风控系统实时拦截虚假交易,一旦发现商家刷数据,直接剔除交易记录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在征求《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》的意见,就是要管管这种‘演戏’的直播间。

其实说到底,消费者蹲直播间图的是‘实惠’,商家要的是‘销量’,可靠‘演戏’来的流量,终究长不了。就像中国社科院的刘晓春副教授说的:‘把心思放在造数据上,不如好好做产品——真金不怕火炼,好货才会有回头客。’

双11还没结束,提醒蹲直播间的你:遇到‘限时秒空’‘最后几单’的话术,先缓一缓——看看评论区是不是重复的内容,查查同款的价格,别被‘紧迫感’冲昏了头。毕竟,买对的东西,比‘抢到’更重要。

限时福利不限时已抢空的仍在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