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4日的泰国环球赛前活动,原本该是各国选手身着礼服笑谈的“美丽时刻”,却因为赛事总监纳瓦的一句“愚蠢”,变成了“女性尊严的反抗现场”。墨西哥选手法蒂玛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只是没在社交平台转发泰国旅游宣传内容,就被纳瓦指着鼻子骂,还三次打断她的解释。“我当时脑子嗡的一声,只觉得自己不是参赛选手,是个没资格说话的‘工具人’。”法蒂玛抓起包就走,让纳瓦更意外的是,十多个国家的选手竟跟着站了起来——有人攥着拳,有人眼神坚定,没有一个人回头。他急得拍桌子威胁:“想继续比赛的就坐下!”可会场里的椅子,还是空了一半。

这场“集体退赛”很快冲上全球热搜,法蒂玛的一番话让无数人破防:“没人能让我们闭嘴。如果你的梦想、你期许的桂冠,要以剥夺尊严为代价,那你就该毫不犹豫地离开。我来这里,是为了所有为理想奋斗的女性发声,不是为了背诵别人写好的‘赞美稿’。”作为新闻专业毕业生,她更在意“真实”——组织方给的发言稿里,要求把泰国描述成“人间天堂”,“可我学了四年新闻,最基本的原则就是‘不撒谎’。”

环球小姐集体退赛主办方总监道歉

纳瓦的道歉来得不算晚,但诚意却像纸糊的窗户。他在镜头前红着眼眶说:“我是为了平息整件事情才道歉的。”可网友们的评论比他的“眼泪”更扎心:“奥斯卡欠你一座最佳哭戏奖”“你骂人的时候,怎么没想起自己是‘会痛的普通人’?”“道歉是给舆论看的,不是给法蒂玛的”。

环球组织劳尔的回应,算是给这场风波定了调——他公开谴责纳瓦“羞辱、恐吓手无寸铁的女性”,立刻限制其赛事职权,由国际代表团接管后续运营。但退赛背后的“潜规则”,早不是秘密。《福布斯》的数据显示,环球赛事年收入高达2.3亿美元,其中65%来自东道国旅游宣传——换句话说,选手们的“参赛资格”,早和“宣传KPI”绑成了一团。一位曾参加2023年赛事的选手告诉记者:“合同里写得明明白白,必须配合赞助商活动、必须转发指定内容,哪怕你觉得‘尴尬’也得做——不然就别想拿奖。”

环球小姐集体退赛主办方总监道歉

“纳瓦骂的不是‘没转发’的法蒂玛,是‘居然敢反抗’的女性。”一位女友的评论获10万+点赞,“现在的选美赛事,早就不是‘展示魅力’了,是把女性当成‘移动广告牌’。选手们的反抗,其实是在说:我们的尊严,比任何奖杯都贵。”也有人冷静分析:“赛事商业化本身没错,但不能把‘人’当成‘商品’。如果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,再华丽的舞台,也不过是个‘物化女性的笼子’。”更有人追问:“选手们的合同到底有多苛刻?为什么‘宣传任务’能凌驾于人格之上?”

如今这场风波还在发酵,但法蒂玛们的选择,已经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——当“权力”试图让女性“闭嘴”,当“商业化”试图让女性“物化”,这些姑娘们用离开说:“不,我们不是玩偶。”而纳瓦的“眼泪道歉”之所以引嘲讽,不过是因为大家都看清了:有些道歉,不是因为“知道错了”,是因为“怕了”——怕舆论的怒火,怕赛事的口碑,怕自己的权力被剥夺。

环球小姐集体退赛主办方总监道歉

可真正该怕的,是那些把女性当成“工具”的人。当越来越多的姑娘们学会说“不”,那些藏在“选美”背后的“物化遮羞布”,早晚会被扯得干干净净。毕竟,比“美丽”更珍贵的,从来都是“站着说话的权利”。